確實,柯文哲是說出了「放心,一定會合」,但他卻沒說要怎麼合。
後來無線電視傾向以專業人士為劇集主角設定,來來去去都是醫師律師飛機師的三四五六七八角戀,公屋場景也從電視劇集當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主角們寬敞的私人物業(通常都是錄影廠搭建,不是實景)。更別說有些屋邨的設計是多座大樓連在一起的,連接的走廊有如迷宮一樣,是拍攝追逐鏡頭的上佳取景地點。
有沒有一些影視作品中的公屋呈現,是可以超過「情節裝置」的功能,訴說公屋居民本身的生活點滴,甚至是從公屋居民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的呢?我想到兩個重要的例外。到後來看多了無線劇集的豪門爭產,才發現以小人物為題的影視作品十分可貴。德裕樓屬和諧一型設計,沒有長條形公屋有的長走廊,整套電影的驚嚇鏡頭主要圍繞在樓梯、電梯大堂,以及大廈正門外的空間,在視覺構圖上沒有什麼神祕感。但電影絕對沒有把公屋視為取笑的對象,更像是居民的自嘲。以公屋生活為主題的香港影視作品,要說代表作,還是一九八七年的《富貴迫人》無可取代。
不過之所以可以這樣設定,大概是因為他們的工作不是醫師律師機師而是消防員,低下階層的出身更適合講述他們的兄弟情誼。我覺得這電影和前面提過的作品不同,在於它沒有純粹把公屋當作是交代主角背景的場景道具,而是整個故事的主體。也因如此,3G時代裡電子郵件成為最主要的應用項目。
低延遲 指5G網路實現了極低的數據傳輸延遲。系列講座並與數位藝術基金會合作側記,希望能為劇場的數位化歷程留下文字足跡。多連結 指5G允許一個設備同時連接多個無線接入點(例如基地台或Wi-Fi),以實現更高的連接性和效能。最後,使用5G專網服務需要一張SIM卡,用於識別用戶並進行身分驗證,這是確保通訊安全的重要步驟。
本文統整台灣可億隆技術總監符文華及中華電信5G專案測試組組長汪致瑋的分享,探討5G的基礎架構,包含其特性、模式以及各種使用情境,以及進一步瞭解5G專網企業的應用案例,期望能對5G建構有更全面的了解。當頻寬增加,進而實現更高的數據傳輸,大頻寬的特性能使5G同時連接更多項設備,如高解析度的影音串流、虛擬實境和物聯網設備通訊等。
符文華特別解釋,儘管通訊常被認為是無線的,但實際上,無線通訊主要存在於用戶和基地台之間,而基地台後面的核心網路和應用服務器多數是有線的。5G網路的架構由核心網路、用戶終端裝置(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簡稱CPE)、無線接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簡稱RAN,即基地台相關的電信設備)等組成,為不斷增長的通訊需求提供了支持。「用戶終端裝置」亦在專網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一種中繼器,可以幫助那些不具備5G模組的設備(如攝影機和AR、VR設備等)進行網路連接。這是5G在實現智慧城市、物聯網、自動化和其他新應用的一個關鍵特性。
而5G通訊技術具備大頻寬、多連結和低延遲等特性,能更強力的支援用戶體驗和多種應用程式。「延遲」是數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傳輸時間, 而極低的延遲度對於許多應用至關重要,特別是需要即時互動如遠距手術、汽車的自動駕駛、即時連線拍賣、多人線上遊戲等。進入3G時代後,通訊網路更重視數據的傳輸,並增加了相應的處理設備,以當時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應用手機便是黑莓機(BlackBerry),因為它強化了數據傳輸,讓使用者能夠更順暢地使用電子郵件和數據服務。5G通訊架構的元素和功能 符文華也進一步延伸解釋5G的通訊架構。
「用戶終端裝置」作為中介設備,它可以插入SIM卡並連接到5G網路,充當設備的接入點。如果某些設備無法插入SIM卡,可以使用。
符文華提到,目前業界已經開始討論6G和7G,並且因為地面上可蓋基地台的空間已剩不多,因此6G將通訊擴展到太空,即低軌衛星通訊。除了分享5G技術使用、空間運算、虛擬成像、多機轉播與燈光控制等技術主題交流外,更藉由講座梳理台灣科技表演藝術的現況與發展。
一旦設備啟動,它將連接到網路,進行認證,確保SIM卡的合法性,然後開始進行上傳或下載數據。在數位化的時代,通訊技術不斷進化,而5G技術正是其中一個引領潮流的關鍵。然而,2G也有其問題,儘管通話品質提高,但上網速度緩慢,因為當時的通訊主要是以語音為主,並未考慮數據傳輸以內湖區、南港區為例,平均屋齡不到34年,屬台北市屋齡相對較年輕的區域。根據《中央社》報導,地調所表示土壤液化主要會發生在地層深度20公尺以內的區域,如果地下室開挖超過3層,加上大樓重量壓密土質,比較不會有土壤液化問題。以大安區為例,根據內政部不動產平台資料顯示,2023年第二季房屋稅籍為住宅類的建築有89.7%皆是30年以上的房子,是台北市行政區中整體房屋最老舊的區域。
台北市屋齡地圖:哪些地區面臨雙重風險 作為全台整體屋齡最老的縣市,面對土壤液化風險,台北市有哪些地區的房屋更需要注意呢?我們整理台北市歷年建照資料,製作台北市屋齡地圖,並與中央地質所的雙北高潛勢圖資疊合。從2023年第2季各縣市數據來看,可以發現房屋稅籍住宅中,澎湖縣平均屋齡達43.2年最高,也是全台縣市唯一平均屋齡超過40年的縣市,但若看30年房屋佔整體住宅建築佔比,則由台北市拿下第一名,全市有超過7成的住宅皆是30年以上的建築。
自2017年「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簡稱危老條例)推出後,統計至今(2023)年8月31日為止,全台僅有受理3950件,核准有3180件,相較全台有483萬戶住宅屋齡超過30年,數量微乎其微,顯見都更推動之困難。為提升民眾都耕意願,並預防潛在災害,新北市2016年2月開始推動「防災型都更」,放寬高潛勢土壤液化地區的門檻,讓土壤液化機會偏高的地區,都更申請更容易。
全台平均屋齡33年,台北市擁有最多的危老建築 雖然位在土壤液化高潛勢區不見得會出現液化現象,但若居住在不符合當代耐震標準的老舊房屋裡,遭遇強震時仍存在倒塌風險。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多集中在台北人口最稠密、且工商活動最多的市中心,大安區、士林區、松山區及信義區老屋比例高達89%以上。
但若是大樓在5層樓以下、沒有地下室的老舊公寓,蓋在土壤液化潛勢區上,地震來襲時發生土壤液化的機率則可能較高。而這兩區土壤液化屬於中、低潛勢,因此發生土壤液化現象的機會比較低。台灣哪些地方位於高潛勢區? 從中央地質所公佈的圖資來看,可以發現高潛勢地區多位於沿海平原、古砂丘及河道分布範圍,而人口及工商活動較為密集的都會區,通常也位在沖積平原或盆地,所以地質特性也較為軟弱。原則上可以透過地盤改良或適當的基礎設計來確保建築物結構的安全,像是可透過灌漿解決土質較鬆軟的問題,或者採用樁基礎、基礎底面加深等方式,就可以大幅提高建築物抵抗土壤意化所造成危害的能力,增加安全性。
究竟全台有多少區域被列為土壤液化高潛勢區?哪些地方又面臨老屋及土壤液化的雙重風險?透過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以下簡稱中央地質所)數據及內政部不動產資訊,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台灣居住安全問題。據《聯合報》報導,台北市今(2023)年10月也宣布「都更5+2箭」新政,針對「防災型都市更新專案」及「整建住宅專案計畫」,只要整宅、海砂屋、或耐震力不足等危險建築物,北市府將給予2倍的容積獎勵,以提高民眾的都更意願,預計將有5000多戶海砂屋及1萬多戶的整建住宅可立即受惠。
其中紅色區塊代表高潛勢區,地表可能出現明顯液化表徵,如噴砂或顯著沉陷等。中央地質所長期調查台灣土壤液化現象,作為都市防災預先規劃的參考,自2016年起公布各縣市的土壤液化潛勢資訊,民眾皆可以透過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查詢住家地質情形。
因此都市更新與危老建築重建便是應對土壤液化風險的作法之一,但民眾往往因為都更後居住的面積可能大打折扣,都更意願不高。而人口較為密集的台北、新北市則有約2成至2成5的土地位在高潛勢區域。
不過土壤液化高潛勢區佔比並不高,僅有捷運東門站一帶往近中正紀念堂範圍的地質屬高潛勢區,若遭遇強震,出現土壤液化現象可能性較高。若以縣市層級來看,嘉義縣約有5成以上的土地皆為高潛勢地區,彰化、宜蘭也有超過4成的區域風險較高。屋齡30年以下的房子則多聚集在台北市外圍區域,因區域建設與開發時間較晚,因此平均屋齡均較市中心低。高潛勢地區就不能蓋房子嗎? 中央地質所提醒,高、中、低潛勢僅是代表可能發生液化現象的嚴重程度的高低,不表示地震時一定會發生土壤液化現象。
一旦遭遇強烈地震時,原本呈現穩定狀態的砂粒與地下水因震動而改變,造成地下水壓上升,破壞原先穩固的結構,地層支撐力不足,就會造成顯著土壤液化現象,例如房屋下陷、噴砂、地下水管破裂等。台北市屋齡互動地圖,動手查詢你家附近的屋齡 根據台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建築執照存根資料,我們製作了台北市屋齡互動地圖,你可以透過地圖縮放,及右上角切換不同圖層,查看住家周圍的建築年齡與土地高潛勢地區。
多年來因應不同天災,建築法規與時俱進,超過30年以上的老屋耐震規格可能已不符合當代環境變化與規範,若位於土壤液化高潛勢區,住宅老化加上土壤液化現象,倒塌風險更高,使得危老建築重建成為當務之急」 王品文則說,《春行》是一部為了電影院觀看經驗而拍攝的電影。
最初,本片在聖賽巴斯提安影展入選的是新導演單元,但此片廣受影展評審委員喜愛,因此晉級主競賽單元,成為繼30年前入圍的導演余為彥《月光少年》後,再度叩關主競賽的台灣電影,如今也順利抱回最佳導演。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